內容來自sina新聞

萬科綠地PK誰是房地產的真一哥?

2014年終將至,房地產行業的“一哥之爭”進入白熱化階段。根據CRIC預估,綠地2014年1—11月的銷售金額為1908億元,高於萬科的1901億元。此次,綠地有望將穩坐老大位置多年的萬科拉下馬。如有購房問題可咨詢400-606-6969

介於如今房企都追求差異化、有質量的增長,銷售業績已不是衡量房企實力的唯一標準。未來,業績之爭也必將演變成綜合實力之爭。

海外項目促綠地業績爆發

從全年的銷售表現來看,第一季度萬科的銷售金額比綠地高瞭202億元,但第二、第三季度,以及10月和11月的合計銷售金額均是綠地領先。

一季度的差距主要由於1月萬科的銷售金額高達276.5億元,遠高於綠地的65億元。2013年12月,萬科在銷售目標完成的情況下有所保留,將200億元左右的業績“藏”到瞭第二年;綠地則“打光瞭子彈”,導致今年1月銷售金額不佳。

如果撇開爭議較大的1月和11月業績,今年2—10月,綠地總體的銷售表現強於萬科,比萬科高28.5億元。

再來對比一下綠地和萬科11月的表現。綠地11月的銷售業績高達380億元,引發不少爭議。而斬獲海外項目是綠地11月業績爆發的重要原因,這對全年業績也有較大貢獻,年終數字有望鎖定2400億元。



將售罄的悉尼綠地中心已經實現超過40億元的銷售金額;北悉尼綠地瓏璽首批成交8億元;倫敦綠地蘭姆公寓首次開盤銷售5.25億元;多倫多項目開盤即實現

7億元銷售金額。2014年11月,綠地悉尼項目萊卡公館首次開盤,並對洛杉磯、紐約等地的項目進行瞭全國推廣,業績增長在情理之中。

住宅銷售方面,綠地11月的新推案項目去化率高,有多個項目“日光”:如推案400套的上海綠地璀璨天城,推案800套的重慶綠地城等。萬科的新推案項目如上海馬橋城也取得瞭良好的銷售成績,但總體去化率低於綠地。

最後,再看最為關鍵的12月。

盡管萬科高管在公開場合始終宣稱“不在乎第一位置”,但從實際表現來看,萬科今年在營銷方面投入瞭巨大精力。因此,在1—11月銷售金額與綠地僅相差不到10億元的情況下,萬科為瞭捍衛老大位置,今年12月再藏業績的可能性不大。但同時,萬科是一傢運作穩定、流程標準化率較高的企業,推盤有一定的計劃性,對綠地11月的反超準備未必充分,也缺乏可供大宗交易的標的物,最後一個月業績暴漲的可能性相對較小。

綠地方面,去年12月綠地銷售金額達284億元,比前11月的數據有較大提高,

見綠地有年底沖刺的“慣例”。從內部來看,綠地從年初就開始喊出“第一”的目標,各條線都做好瞭“血拼到底”的準備。在具體項目方面,綠地也有不少開盤計

劃,如此前熱銷的項目璀璨天城將加推800套,在泰國芭提雅的旅遊項目將首次開盤等。綠地其他海外項目的宣傳力度也在加大,有望再對業績作出貢獻。

全國佈局均已完善

業績隻是衡量房企實力的指標之一,從產品和模式中才能看出房企的“內功”如何。由於綠地暫未上市,無法得到其財務數據,我們將通過梳理綠地和萬科的背景、佈局和產品類型,來比較兩者各自的特點和優勢。

總體來講,綠地和萬科在全國佈局已經基本完善的情況下,今年不斷地進行創新,豐富自己的產品類型,在行業內都處於領先位置。相對而言,萬科多年專註住宅項目

的開發,因此在住宅理念和社區服務等方面已有一定的口碑積累,能獲得的品牌溢價高於綠地的項目;但綠地在產品類型的多元化上起步更早,成熟產品較多,又擅

長與政府合作,因此在住宅以外彰化芳苑農地貸款銀行信用貸款房貸貸款全省皆可處理的產品上綠地較萬科更有優勢。

萬科需培養新盈利點

從綠地和萬科產品的差異,及今年的表現中可以看出,兩者未來將走的是兩條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

綠地的方向是多元化的跨國集團,

瞭房地產外,還將發展金融、能源、酒店、汽車等業務,並計劃進軍快消品、日用品、醫療健康、食品進口、農業等領域,海外業務占比也將繼續提高,2025年

跨國指數將達到25%。房地產方面,綠地將進一步參與到城市開發和運營中,借助地方政府關系的優勢,通過地鐵投資建設、產城一體化開發等,掌握優質核心地

塊,並分享城鎮化利好。

由此可見,綠地未來的收入來源和盈利點都將繼續增長,短期內還將維持較快的增速,爆發力更強。長期來看,綠地的管理職業化和穩定性還須完善。

萬科則將繼續專註房地產開發,但會圍繞城市配套尋找相關業務的發展機會。除瞭住宅外,商辦、產業、養老、旅遊等產品的比例也將提高。在運營模式上,萬科將更多地借助互聯網思維,提高服務意識,逐步“輕資產”化,將操盤、經營等能力的提升作為重點,並註重品牌價值的塑造。

短期來看,萬科的發展穩健,小股操盤的項目也有助增加收益率;從長期來看,萬科仍然在尋找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以培養新的盈利點。

無論今年綠地和萬科間勝負幾何,行業格局可能將從“七雄爭霸”逐漸演變為“楚漢相爭”。同時,綠地和萬科都已經擺脫瞭隻追求規模的發展模式,銷售業績已經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2015年它們將如何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繼續前行更值得關註。



??

新聞來源http://dl.house.sina.com.cn/news/2014-12-14/09135949702409252297696.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roydan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